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大变局下投资范式的变与不变(附下载)

日期: 栏目:欧意交易所 浏览: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核心激励是什么?——来自【资本侵蚀】 。对于这次特朗普关税的根本原因,当前流行的有债务危机说、财政危机说、贸易逆差说,但我们发现,其直接诱因或来自 于财政约束,但问题的根源来自于【资本侵蚀】。美元流动机制→资本侵蚀:是以美元为媒介,用美国资产的所有权(金融账户顺差)交换实物商品(贸易逆差)。该体系 下,美国得到实物商品、企业的高利润率,代价是转移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本土的制造业外迁。而非美当前持有的美元资 产规模,已使得美国经济产出成果流向非美投资者的份额日渐提升。

  “资本侵蚀”对美国的影响有多大? 采用指标【美国海外净负债/美国名义GDP】衡量,并量化了对美国本土产出分配的影响程度。截至2024年底,美国对外净 负债约为26.23万亿美元(不计储备资产),占美国2024年GDP比重约89.88%,这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的历史 最高水平(2000年仅14.99%)。 净负债占比在2018年后陡峭攀升,显著拖累美国本土产出分配。2024年美国名义GDP增速约5.28%,剔除被海外投资者拿 走的份额后,美国本土收入增速约4.39%(计算同比时,基数也相应剔除,资产回报率仍为5%),拖累约-0.89%。当投资 回报率增长时,对本土收入增速的拖累是近似线性的。

  【美国海外净负债/美国名义GDP】反映了美元资产的信用风险显著提升 。 分配视角:将美国名义GDP拆分为本土和海外两部分,3个关键因素影响美国本土在经济总产出的分配量——海外净负债 占比、资产投资回报率、海外净负债占比的环比增速。(1)自上而下看,美国海外净负债占比和资产回报率越高,意味 着非美投资者从经济增长中切走的蛋糕越大。(2)自下而上看,海外净负债占比的环比增速和资产回报率越高,美国本 土当年的收入增长所受拖累越大。(3)从增长趋势及影响来看,美国海外净负债占比在2018年后陡峭攀升。 经济拉动视角:海外净负债中以证券投资为主,获取收益但对美国本土的消费和投资再投入不足。 偿债意愿视角:当消费和偿付主体发生变更(政党更迭;前人消费、后人偿债),美国或因高偿付代价,采取隐性违约、 或非经济手段强制缩减海外净负债。

  全球军事力量的重构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地缘风险溢价”成为资产定价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 安全逻辑驱动,叠加欧洲军事实力相对欠缺,军费支出将大幅增加,美欧军费增速差距再平衡。过去在北约的保护下,欧 洲军费支出增速大幅低于美国;2021年后,欧洲军费增速反超美国,排除俄乌两国,近年来欧洲军费增速同样维持高位, 24年增速达14.64%。展望未来,配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欧洲军费增速或维持高位。 局部军事实力的提升易导致它国地缘安全担忧,或引发全球性的军费支出,全球军事实力再平衡开启全球军费竞赛。从目 前数据看,全球军费支出连续十年正增长,2024年同比增速9.36%,排除俄乌冲突消耗影响,同比增速8.34%,仍创近三十 年来新高且高于全球经济增速。

  大变局之下,“地缘风险溢价”将成为资产定价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资产估值 。 过去地缘变动只影响小部分资产的价格,但大变局之下地缘风险溢价将影响所有资产,影响或正面或负面: (1)地缘风险溢价上行,估值受损品种如:中美G2博弈形势确立,长期来看对美出口敞口高的品种地缘风险溢价中枢上行。(2)地缘风险溢价下行,受益于中美不确定性上升,估值上行品种如:①对欧盟出口品种受益:如汽车、风电等:②进一步 加强建设的中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区,如一带一路、海南自贸区封关;③“内循环”下的内需消费;④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背后的最重要的锚点在于“收入预期拐点”和“生活医疗底线保障” 。如何跟踪居民边际倾向提升下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非金融企业和居民的存款余额同比之差对A股隐含EPS有12个月的领先 指引,背后的含义是居民储蓄倾向降低、且资金流入企业,带来修复。从这个指标来看,A股盈利或在今年8月触底反转。 未来预计内需政策工具箱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补贴、生育补贴、收入性政策(养老+医保+劳动工资)、出口 退税、出口转内销政策等。从4.25政治局会议来看,本轮政策思路上已经抓住核心矛盾,但考虑到这两大锚点的变化并非 一蹴而就,政策的推进也将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我们继续建议“坚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预期”。

  军工:全球军事力量重构,军工板块配置价值提升,欧洲军贸机遇打开国内军工市场空间 。长线战略视角,全球军备竞赛提升军贸市场的重要性,军工出海开拓我国军工市场空间,“地缘风险溢价”拔高行业估值。全球军事力量再平衡将给资 本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资产的“地缘风险溢价”或导致军工股避险属性的估值重估。纵观全球军事实力,中美处于第一梯队,已断层式领先第二 梯队的俄罗斯,中美G2格局将是未来长期趋势,中国军工股具备配置价值。安全逻辑下欧洲迫切弥补和提升军事实力,军费开支增速或中长期维持高 位,面向欧盟的军贸市场迎来历史性机遇。 短线订单视角,在替代更新需求和实弹消耗需求刺激下,国内订单需求复苏确定。十四五收官年,部分执行率较低的军工品种存在替代更新需求,例如 导弹执行率较低,以及传统战斗机和训练机因技术落后、维护成本高往往被替代可能较大,对应订单将快速增长。 投资逻辑:出口方面,中国在无人机、远火领域出口强劲,未来有望受益于欧洲军费高增带来的军贸市场扩容,关注无人机、远火导弹方向。国内方面, 十四五收官,执行率较低的导弹武器等品种订单弹性最大,潜在业绩增速提升,关注导弹、军机方向;星链推进下卫星领域竞争加速,关注卫星方向。

  A股的盈利判断:(1)盈利底或不早于三季度到来;(2)A股盈利弹性不足 。表征上看,本轮盈利底在一季报已经到达。但从上文“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居民存款余额同比”指引的A股盈利或将于 今年8月底触底反转,到图25所示的中长期贷款对工业企业利润指引的领先性,我们综合判断本轮盈利或将不早于3季度到来。但我们需要强调一个事实:盈利周期的弹性越来越弱。2025年的政策“需求+供给”双管齐下,但力度均弱于历史上典型的政 策周期:需求端的刺激(但弱于08-09和16-17)、供给侧的改革(但弱于16-18、上世纪90年代)。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和“底线思维”是本轮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核心思路。 从4.25政治局会议“备足预案”和“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的表述来看,当前政策的核心主旨是尽快推出已有的既定政策, 新的储备政策的具体推出时点或仍需等待更细致的外部冲击落地等要素满足,我们预计或在二季度后期到三季度前期。 什么是“底线思维”?假设对美出口全面归零,对中国影响有多大:海关数据,2024年全年对美出口5246亿美元。对应的, 我们需要有类似级别的对冲,这对冲可以由三个维度提供:1、国内扩大内需以及财政刺激等政策;2、科技创新下的全要素 生产力提振、3、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和出海。而这三个维度其实就是“办好自己的事”,它们也刚好就对应了接下来确定性 最高的方向:其一是内需为主的消费品种,其二就是“自主可控”下的科技和军工品种、其三是对欧洲出口占比高的品种。

  盈利弹性不足之下,我们提供基本面预期差四个方向:化债缓解下的消费、贯穿全年的科技、成本改善驱动、业绩超预期。盈利弹性不足+前期市场已经历过较强政策预期博弈,接下来进一步博弈政策性价比不足。如何进一步挖掘基本面预期差实 际上变成了更有效的挖掘投资机会的方式。从ROE视角寻找基本面预期差,关注“资产周转率(收入维度)”和“销售利润率(成本维度)”。以往挖掘基本面改善 往往从“资产周转率、杠杆率”视角去挖掘;但随着收入弹性的下降、债务大扩张周期的结束,一方面很难指望有行业再度 通过扩张杠杆大幅提升ROE,且能够显著提升资产周转率的品种范围在收窄,另一方面,过去人们并不关注的成本端的改善 变成了弹性减弱下的新机会。

  ①大变局下不确定性中枢上升,高股息仍需重视。但全球需求和国内“地产+基建”上行拐点尚未到来,稳定型红利品种优 于周期型红利品种。更进一步的,在稳定型红利品种当中,公共事业略优于银行。 ②中长期资金强化高股息的绝对收益能力:《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下,综合测算每年合计可为A 股带来1.4万亿甚至更多的增量资金;叠加考核周期拉长后,机构对短期业绩排名的敏感度降低,更有利于高股息长期投资。 但我们强调2025年红利资产处于“有绝对收益没有相对收益”的定位,2025年的核心主线是科技成长和消费。相对收益风格 仍将取决于盈利增长、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等核心因素。因此如何优化高股息品种在2025年显得愈发重要。

  A股三大高股息策略:通过“分红意愿”和“盈利能力”两个维度,选用了4指标进行高股息优化选股——股息方面两个 指标(平均股息率、预期股息率)+资本利得方面两个指标(ROE均值-ROE标准差、盈利增速边际变化)。 进一步的,我们甚至构建了一个基于“稳定”视角下的成长股投资策略——成长股高股息策略:在三大高股息优化的基础 上: 新增了1个指标——Δ经营现金流占比(经营现金流净额/营业收入); 舍弃了2个指标——ROE均值-ROE标准差、预期股息率,这种指标替换是旨在寻找现金流创造能力持续增强的成长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