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6-8月市场主线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目前行情主要集中于上游基础设施类硬件,其中景气确定性最高的海外链光模块、PCB等在6月率先启动,8月中旬以寒武纪为核心的国产算力正式开始补涨。在大盘量能充沛且产业逻辑没有出现明显瑕疵的情况下,并不认为算力行情即将结束,但对于场外持币者,上游硬件的强赚钱效应令人躁动不安,而客观上获利盘的不断增厚会带来一定止盈压力,主观层面持续累积的涨幅又难免使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焦虑。
本轮AI行情中,下游应用滞涨的核心原因在于短期确定性不足——具有破圈效应的爆款单品和顺畅的商业模式均未出现,对应到上市公司层面则体现为业绩能见度不足,本轮行情中没有成为资金首选。但从科技浪潮演进角度,终局看AI赋能万物一定是通过应用端实现,亦即应用端的爆发具有中期确定性,且空间较上游硬件更为广阔,这一点已经在10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以及对应的股市行情中得到验证,这也意味着AI应用的行情启动只是时间问题。
在目前量能充沛的市场环境下,主线又集中于以AI为核心的科技,若上游硬件端出现筹码松动(例如核心标的出现20%左右的调整),那么只需要边际上出现一些足以引起市场重视的事件催化(例如H20安全问题和DS模型的FP8使得国产算力行情由暗入明),AI内部低位分支将展现出较强弹性,但彼时再右侧加入则将损失一部分赔率,面临和现在“是否追涨算力”同样的选择难题。故建议依据中期产业逻辑确定性,将下游应用端的AI+创新药、AI+军工、AIGC、端侧AI、人形机器人及智驾等方向视为一种“看涨期权”,左侧进行积极布局。
时间维度看,上游硬件主线的围绕果链供应链的消费电子行情,持续时间在1.5年左右,后续服务器方向在13-15年虽跟涨应用,但主要以点状行情为主,而下游应用端行情在2013年1月启动后,直到2015年6月才出现见顶,历时达两年半。空间维度看,2009/1/5-2015/6/12移动互联网行情始末,TMT板块中计算机、传媒板块向上弹性更大,累计涨幅分别为1039%和710%,高于硬件端电子、通信板块697%与300%的涨幅。
2013年以来,伴随4G的加速降费以及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高位,移动互联网行情延伸至下游,2013年微信推出支付功能,《我是MT》开创的“免费游戏+内购道具”模式打通手游变现堵点,移动支付、手游等爆款应用的用户数在这一阶段实现激增,推动行情从上游硬件切换到以传媒、计算机为代表的下游应用端。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概念,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顶层设计推动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互联网+”概念向服务业、中游制造持续渗透,充分扩展行情宽度,叠加2015年流动性牛市助推,“互联网+”成为当时市场的绝对主线。此外,应用侧的“卖铲人”服务器逐步跑赢智能手机成为这一阶段的硬件端领涨主线。
2016-2017年则明显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一方面互联网流量初期红利出现消退迹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6、2017年我国网民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53.2%与55.8%,相较2010-2015年的规模增长斜率有所放缓,移动互联逐步转向存量市场,头部厂商通过资金、技术、用户资源等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厂商生存空间显著压缩;另一方面,2015年6月“水牛”行情见顶后,出现一段较大幅度的估值回归,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行,对公司业绩兑现能力要求提高,在马太效应极为显著的互联网领域,龙头厂商的业绩能见度更高,2016-2017年腾讯、阿里营收利润实现高增,股价相应持续上行,2016/1/1-2017/12/31,港股腾讯/美股阿里巴巴涨幅分别为167%/112%。
对比之下,接下来有望看到的是“AI+行情”的叙事普涨阶段。一方面,AI应用领域增长斜率尚未放缓,Token用量及AI软件用户数仍在加速增长。国家数据局8月14日发布会称,截至2025年6月,我国日均 Token 消耗量突破 30 万亿,自2024年初以来增长 300 多倍, QuestMobile数据亦显示,截至 2025年3月,AI原生App活跃用户数达2.7亿,同比增长536.8%。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出现AI应用爆款与清晰高效的商业兑现模式,市场对于AI应用端的理解并不充分。在“龙头胜出”之前,应用侧有望先出现“百花齐放”的行情。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2030年我国力争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分别达到70%与9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并强调将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领域进行广泛深度融合。此前2024、2025年“人工智能+”两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及实施节奏为首次,后续地方更多AI支持措施将跟进落地,下游应用发展有望加速。
海外算力硬件之所以成为本轮行情的排头兵,核心在于最为扎实的即期业绩、高能见度的中期景气和难以证伪的未来增长,相比之下国产算力、端侧和软件应用等在上述几个维度均“差点意思”。复盘来看,本轮海外算力链行情启动于5月末、持续时间较久,核心在于PCB、光模块等算力通信的即期和中期景气度被新易盛等国内厂商业绩及海外CSP大厂资本开支指引不断验证和上修,但在6月-8月上旬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中,国产算力板块表现始终“不温不火”。
而8月8日中芯国际Q3业绩指引略不及市场乐观预期,便遭遇较大抛压,可见就在国产算力和半导体行情正式启动前夕,板块都是处于缺乏赚钱效应的状态,但同时基于较强的中期确定性和大盘充沛的流动性,板块底部中枢是在缓慢抬升的,依然以中芯国际为例,8月8日错杀后资金积极抄底、行情修复迅速。直到8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媒体玉渊谭天发文“美国如何给芯片安‘后门’”揭示H20“既不环保,也不先进,更不安全”,随后8月12日寒武纪20cm涨停,国产算力线才正式“由暗入明”。
国产芯片及半导体从“无人问津”到市场主线的转变本质上是一个凝聚市场共识、做多动能累积的过程,但如果在“两根阳线”之后追涨,就难免有赔率损失,若入场更晚些、缺乏利润垫保护,则持股心态亦会受到影响。在中期产业趋势具备确定性的情况下,无法准确预判重要催化在何时发生以扭转资金态度,但大盘流动性充裕时板块向下空间亦十分有限,此时较优的策略是基于赔率思维,将具有产业逻辑确定性的相对低位板块作为“看涨期权”左侧布局。
目前AI行情中,下游应用端相比上游硬件明显落后,为具备赔率优势的潜在配置方向。启动只是时间问题自4.7关税风波下大盘形成“黄金坑”以来,若以科创创业50作为基准,则仅有上游硬件端跑赢,消费电子、机器人板块次之,软件应用板块涨幅最为落后。从4月7日-8月26日区间涨跌幅来看,上游硬件端光模块/PCB/高速铜连接/服务器板块分别跑赢基准67.8/17.3/14.6/6.3pct,中下游软件及应用端仅游戏板块跑赢基准14.3pct,其余AIGC/智能体/云计算/人形机器人/AI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电商等板块分别跑输基准13.1/12.5/16.5/13.3 /15.1/19.4/14.7pct。
事实上,在良性的“慢牛”格局下,板块内部的超额较难无限拉开,部分持币者因畏高而倾向于在低位分支“另开一桌”,同时部分持筹者止盈心态随利润累积而放大,后续若高位上游硬件端出现筹码松动(震荡/调整),流动性外溢亦有助于提升低位分支的上涨弹性。对于上游硬件端的踏空资金而言,后续有动机低位布局短期业绩能见度低,但中长期终局具备确定性且当前位置存在性价比的下游应用方向。立足赔率思维,建议积极布局下游应用方向的AI+创新药、AI+军工、AIGC、传媒游戏、AI端侧、人形机器人以及智驾板块的投资机会。